雷竞技在线登录

张雪峰的观点是翻版的成功学更是现代人的共同困境

信息来源:雷竞技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4-04-20 04:24:25


  最近几个月,考研名师张雪峰连续多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他早些时候在直播间里劝说一位理科模考590分,想要报考四川大学新闻系孩子的家长,

  支持他的人,认为他“在说真话方面,已经比我们这个时代99.9%的人都强了”(点这里就可以看→《青年导师张雪峰的真相与幻象》),还有人上升到贫富差距的角度称赞说“你可以说张雪峰现实,你可以说张雪峰世俗,你可以说张雪峰功利,你可以说张雪峰痞气,但穷人们需要张雪峰”(点这里就可以看→《穷人需要张雪峰》)。

  反对他的人,直斥张雪峰是“低配版的成功学教父”(点这里就可以看→《张雪峰的风险:一种低配版的成功学教父》),甚至是“成功学诈骗的变异”(点这里就可以看→《张雪峰的考研指导,是成功学诈骗的变异》)。

  也有自媒体从文科的尴尬处境出发进行思考,认为“张雪峰短短几句话之所以对文科生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原因不在他自己,而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对文科生的歧视是真实存在的”(点这里就可以看→《张雪峰,说出了那个害苦中国人的致命偏见》、《张雪峰“妄语”背后的真问题》)。更多全面的报道,点这里就可以看→《张雪峰:理想主义的反面》。

  事实上,如果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张雪峰现象”揭示的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出现,也不仅仅关乎文科究竟有没有价值的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19世纪以来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根本价值观的变化。用加拿大作家迈克尔斯在《难逃单调》中的话说,这就是主宰我们这个时代的“单一价值观”:经济故事。

  在经济故事里,这样一个世界是个市场世界,充满买家与卖家。你与每个人竞争,而每个人也与你竞争。在这样的经济故事(也就是经济价值观)中,我们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当然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这样的观念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允许这样的价值观存在,而对其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充满怀疑和恐惧,本身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下文就是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提出描述。摘自《难逃单调:当人遭遇经济浪潮》一书,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授权。期待能够给读者诸君以启发。

  教育曾被视为人类享有的一项服务,是民主的基石。通过教育,你可以对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你能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你能知道怎么有意义地参与社会,以及如何促使民主领袖对民众负责。教育是公共财富,是社会投资,它能让民众的生活扭结成同一个社会。我们始终相信教育可以整体改善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是不是亲身受过教育。我们利用教育来重新分配机会。教育缩小了贫富的差距,因为它能让贫者有更多争取平等的机会。如果你的人生一开始处于弱势,那么通过教育,你将有机会改善你的生活。

  教育通常交由公共机构负责。因为学生很难评估自己接受的教育的质量,而且我们也担心私人企业可能借机剥削学生。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公共财富,所以我们愿意补助教育或以税金支持教育,以实现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与经济目标。学校会提倡一套价值,协助学生了解成为公民的意义。在学校里,你能学习合作,化解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并且学习与个性迥异的人相处。你会发现,自己也许在画画、写作、跑步或数学上比隔壁的同学来得优秀或差劲,但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身个人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各展所长,做出贡献。

  在经济故事中,教育被引进市场世界,成为一种商品。学生成了买家。学校成了卖家,服务提供者竞相做起生意,整个教育体系俨然发展成了教育服务业。经济故事说,教育是私有财产而非公共财富。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人在人生中取得领先位置。教育很重要,但不是因为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成为健全而有教养的公民,使你能成功地参与社会,而是因为教育可以帮你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并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教育成了一种可以给你带来高回报的财务投资。当你长大后选择从事的领域时,你必须谨慎思考回报率的问题。以下的新闻标题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做出决定:

  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人文学科(如历史与英语)的大学毕业生,所得比高中毕业生还要低2%~10%。语言与教育学位无利可图;反观法律、医学、数学与工程,则是可靠的财务投资。受访的研究人员警告:

  “对文学有热忱,没办法帮你付租金。也许人文学科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薪水不会太高,但他们也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教育是个人应负的风险。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人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经济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私有财产而非公共财富,因此受教育的人应该自行负担教育费用。资助教育的公共基金减少。学费上涨。如果你攻读的专业是法律、医学或商业,这些专业可以为你的投资带来高回报,使你未来能够得到更高的薪水,那么你应该支付更高的学费来获得高回报的好处。从1995年到2002年,加拿大的大学学费,医学涨了132%,牙医涨了168%,法律涨了61%。相较之下,其他大学专业只涨了34%——而这已经扣除了通货膨胀率。

  如果你尚未富有,那么不断攀升的学费会让你更难获得教育。不过,在经济故事里,让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方式不在于降低学费,而在于借钱给学生支付学费。也就是说,重点在于让学生容易借到钱。助学贷款的资格放宽让更多学生能申请,而学生可以贷款的额度也同步增加。对个人需要承担这种债务感到怀疑的人发现了自己的选择慢慢的变少。奖学金与助学金——这笔钱不需要返还——发放的对象的选择逐渐以优秀为标准而非以财务需要为标准,而用来衡量优秀的标准绝大多数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换言之,比较富裕的学生一开始就被评价为较优秀,这使他们非常容易取得不用返还的奖助学金。教育学者觉得,到了21世纪,在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种族不平等的状况比20世纪60年代以降来得严重。

  经济故事表示,你选择学校时,根据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品牌的认同度,亦即,学校与专业的声誉;较好的名声代表你的投资能有较好的收益。在班上,你与同学竞争,力争上游。你的排名被与你周围同学的排名相比,而名次的高低取决于你的个人表现。如果你独立、有弹性、适应力强、办事快、自律且积极进取,那么你会成为受关注的对象。表现优异与有价值的学生可以使学校达标,且能与其他学校竞争。如果你的表现不好,很可能连累学校无法达标,而你也会被贴上不受欢迎的标签。

  你的表现举足轻重,因为在经济故事里,你的学校通过给你提供教育,使国家在全球知识经济里获得竞争优势。学校的存在不是为帮助你成为有见识的公民,而是为帮助国家提升经济与竞争力,增强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为劳动力市场培训员工。

  结果,你的学校必须更具企业经营理念,这么做部分是迫于无奈,因为政府资助正逐年减少。你的学校必须寻求新的收入流:开始购买与卖出不动产;在校园里开发与出售退休社区,与企业及创业投资家一起将知识产权商业化;从事商业活动,积极招收国际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收取高于本国学生的学费。你的课程也要被评估,以了解是不是符合成本效益,是否有效率及市场价值。

  在经济故事中,科学也紧随教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明并且轰炸广岛后,科学就失去了道德制高点;此后,科学慢慢慢慢的变产业化。经济故事表示,科学家应成为科学企业家——不仅要创造知识,也要为知识寻找应用的市场。研究需要外来资金资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科学家也慢慢变得需要向资助者争取奖助学金,并在研究时考量资助者的利益。能争取到大学以外的经费至关重要。慢慢的变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也有更多的作品被评为一文不值。扎实的科学成果需要缓慢而辛苦的研究过程,但期刊不断催稿,科学家也需要累积发表量来增加自己晋升与获取终身教职的机会。

  经济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原本是思想共有物,现在却成了知识的私有财产。先前的同事成了竞争者。科学家从原本在科学社群里自由分享资料与成果,变成通过专利、获取许可证,以及与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来保护和货币化自己的成果。他们开始保护未来可能的发现,以确保这些发现可以成功商业化。知识商业化中心出现在校园里,学者在与同事讨论工作、在会议中发表研究内容前会收到忠告,要三思而后行,以保护他们的市场机会。毕竟,研究可以产生主要收入。2000年,乙肝疫苗、抗癌药物紫杉醇、运动饮料佳得乐和维生素D等研究成果的授权收入超过17亿美元;收入通常在研究人员、研究人员所属的部门和大学之间分成。

  在经济故事中,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他们的财务利益越来越相关。吸引大学外部资金的大学科系,例如商学院、化学系与生物系,所受到的尊重逐渐超过了其他没办法吸引资金的科系,例如人文学科。1976年,美国教授文学的新聘助理教授赚的钱比商学院新聘助理教授少,但差距不超过3000美元。二十年后,这个差距却扩大到25000美元以上。人文学科的支持者过去认为,研究伦理学、美学、语言、历史、宗教与艺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文学科可以让我们认识与了解人类,是人类意义的一部分;但现在他们主张,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在于人文学科有助于经济发展,或者说人文学科是可获利的,因为与自然科学相比,学生带来的收入多于因此产生的花费。

  1955年,教育家约翰·莫塞尔(John Mursell)提示警醒我们,民主社会的学校如果无法支持与拓展民主制度,那么学校就算在它最好的状况下对社会也没什么用处,在最糟的状况下甚至会为社会带来危险。莫塞尔认为,在最好的状况下,学校最终教育出来的人会自顾自赚钱,完全不愿承担公民的义务;在最糟的状况下,学校会教育出“民主的敌人——民众会成为煽动家的牺牲品,并且支持敌视民主生活方式的运动与领袖”。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