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在线登录

浅议文化创意产业

信息来源:产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02-02 03:04:08


  2、文明在趋同,文化在融合。 “ 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由心而生的自觉。”也就是说,凡是动物不会而人才会的事就是文化。功能性需要的是文明,超越功能需要的是文化。

  4、中国古代 “文化”的内涵:汉代刘向《说苑》一书中首次出现“文化”一词。他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就是说“文化”仅仅指与武力相对应的文治教化,即以体现封建伦理道德的诗书礼乐来教育感化世人,是统治者驾驭人民的手段——文治教化的意思,并没有现代汉语的文化涵义。

  6、文化的四个层次:如果文化是一个球体,自外而内分成四层: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其中: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是大师,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是专家;能把糊涂的东西弄明白的是科学,能把明白的东西弄糊涂的是文学。

  7、文化的作用:文化是族群的根和灵魂,它对凝聚、整合、同化、规范人们的社会群。

  10、文化是一个国家、名族、组织或群体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塑造出的集体人格。

  19、创意产业的发展既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也不单纯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共同推进的结果。

  20、任何事物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叠加的产业链的创新发展的结果(如茶文化、酒文化、烟文化等)。

  1、文化与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文化可发挥和想象空间也是巨大的,文化所创造了产能和价值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不能够比拟的,因此,你想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就要与文化融合。在品牌价值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重建,由此市场机会凸显。

  2、中国前期文化产业经典案例的启示。提起中国文化产业的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卡通片,这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动画产品之一,家喻户晓。“讲了一个开心的故事,讲了一个众人所能接受的故事”,却拉动的国内商业内需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产值。最初《喜羊羊与灰太狼》1集的制作成本,也就3万元。却翘动了如此巨大的商业市场,她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化所提升的产业价值。广东是中国玩具生产量最大的省份,绝大部分都是在为欧、美、日等动漫衍生品品牌加工,如芭比娃娃、米老鼠、唐老鸭。金融海啸的到来,使得诸多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厂家原来都不愿和国内动漫公司合作的,宁愿做代工也不给国内动漫公司做,倒闭危机促使这一些企业开始接受国内品牌。于是,一个文化产品,打造成一条产业链,通过文化与产业有效结合,创造了奇迹。我们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要有效建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强化保障,使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渗透于政策引导、舆论导向、文艺创作、学校教育、民间传承、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群众性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等方方面面。

  3、未来做文化才是大生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乎做什么行业都赚钱,像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煤老板,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就在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自从煤矿整合后,他们再也没有私挖乱采的机会了;加之,近些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及美元升值,想继续用过往模式一劳永逸,几乎是不太可能了。中国的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开始适度放缓,低端高耗能产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胜,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低水平的发展模式,想赚大钱、赚快钱已非易事。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点?到底转向哪里?如何转型?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在积极探索,“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创意产业名词这个概念在整个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它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英国,从97、98年得到了一个发展。事实上对于创意产业本身有不同的说法,在这里我们并不纠缠于各个概念是怎么样区分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提法也是不一样的,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提的是版权产业,那么英国、新西兰、新加坡提的是创意产业的概念。目前,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这么一个提法,主要有三个地区,一个是台湾、一个是香港,还有就是北京和上海。

  1、近代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运用文化元素进行旧址改造。德国的鲁尔地区大约400多平方米,一直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和钢铁生产基地,截止到今天,它的传统产业受到影响的时候,它仍然在能源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地区从50年代地区发展出现了衰败以后,这些大规模的被废弃的工厂资源被很好利用。北部一个很大的仓储企业搬走以后,里面除了做个景观以外,也有实际的使用功能,比如原来的储煤厂,里面有一个大柱,就成为了攀岩俱乐部的工具,还加了一些滑梯,你从20、30米一下子滑下去,这样就很吸引人,老人、孩子都去。因为鲁尔没有高山,没有可以登高望远的地方,他们就利用这些高大的炼钢炉,加了很多构件以后,人就可以登高望远。还有一些地方进行了设计,比如这是炼钢的高炉,底下挖空以后建成平台,变成了演出的场所,因为这个地方的声音回想效果是非常好的。一个河边上的工业厂房,拆走了以后,框架没有被拆走,设计师把它稍微整治,作为了户外的公园,所以变成了户外公园的景观,这个构架放在这里,周围都是绿地,至少也是给人一个可以想像过去这个地方工业生产的情景。锅炉的煤矿被完全地保留,变成了煤炭博物馆。坐电梯一直下到矿道里面去,可以展示最古老一直到最现代的采煤的器械。这里也是向游客介绍传统工业制造业的基地。上海提的创意产业是为上海的制造业升级,提高它的附加值,是从这个出发点来的。北京提的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北京是整个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全国的首都,它有很悠久的文化资源,这一部分就是北京在发展创意产业责无旁贷,必须要突出其文化的特色。

  2、为什么说现在创意产业得到这么大的重视,是因为全球范围内进行全球化所带来的产业全球性的布局调整。西方国家率先面临着加工业的衰败,那么衰败完了以后,城市要发展,地区要发展,他们就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创意产业,也就是高新知识产权这么一个行业里面。

  3、就全球范围来说,各个地区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虽然创意产业97年的时候从英国开始提出来,但是文化产业在全球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几种意识,美国北美为代表的地区是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相关的政策,主要的运作是由市场自发运作,政府对它的进行引导。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的国家,他们就是有一种非官方的政府机构来进行整个产业的发展运作,包括政府制定一些政策,政府机构配合来推进这个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和欧洲差不多,是委托非政府的非盈利型的机构来进行推进和操作。到了东亚,像日本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非盈利的机构进行运作。中国因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是由政府来引导、来主导发展,然后由市场进行配合。

  4、简要看一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状况,从产业的范围来说,他们的发展是优先于我们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发展和我们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英国,是第一个由政府制定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的,由于它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且这个城市化进程也基本上完成的状态之下,创意产业独立出来以后,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区域,而且是高附加值、高收入的产业,政府对它的重视度非常高。从整个英国的布局上来看,伦敦是作为整个英国综合性创意产业的集合地区,不仅仅是全球最顶级的层级城市,当前它把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大城市之一。它成立了由政府资助的关于创意产业发展的机构叫做创意伦敦。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要建立伦敦的10个创意节点。这个创意节点和我们目前的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有一点儿不一样,他们主要是结合一些旧的废弃的厂房、旧工厂区进行一些改造。同时,它这个节点里面比较强调的是政府来提供服务平台,企业不一定非在这个区域来,相对在一个区域里面形成一个产业的节点。伦敦的泰晤士河,在它最中心的地区,从规划的层面上来说,2004年出台的新伦敦的规划里面提出了一方面要确保伦敦作为世界级城市的战略地区,这个战略地区主要是以前资源、文化比较密集的地区,比如历史文化地区、文化设施、演出设施等等,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这么三个地区,这是它的一个最重要,需要核心保护的。另外它还为创业阶层提供空间工作空间的文化区,是由工厂的厂区改造成的地区,它的分布不仅仅是在市中心本身了,是在伦敦的一些边缘,甚至是在伦敦的一些郊区地方。

  5、从中国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说,80年代后期的时候文化的经济作用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在这之前都比较强调文化事业,强调文化的社会氛围。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开始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整个资源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这么一般状况。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国提出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因此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就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高端,相对来说它比较强调这个产业的消耗资源比较少来激发创业、通过创新来提高附加值。它的核心领域强调创意,强调创新型,另外它还带动了相关的领域,包括时尚消费,包括文化生产。

  6、文化艺术类的企业更关注上下游企业的布局,要求空间距离上更方便、更便捷。同时,对产业的聚集度上看,媒体类要求相应的企业聚集的程度比较高。

  7、创意产业主要包括于产业研发相关的创业设计。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与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比如我们的室内装璜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等等,与文化相关的如媒体策划、艺术创作、影视制作、动漫设计等,与消费相关的是时尚消费设计,休闲旅游设计和我们的婚庆、节庆的设计。与我们咨询策划相关的如市场调查、专业咨询、会展服务等等。

  8、各国的创意产业发展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说德国、法国、意大利欧美发达国家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与其制造业的传统优势相结合。而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把制造业作为特点,科技的特点与时尚的消费、动漫结合起来。美国主要以版权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

  9、一个原创要实现产品化和商品化,必须要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形成品量,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意产业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案例1:法国的巴黎东南分区,它是位于巴黎城市轴线的东端,距离城市中心非常近,到巴黎大概不到三公里,面积是2.8平方公里,它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不是太大,但是对于巴黎来说非常大,因为整个巴黎只有78平方公里,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造项目。总体上来看,整个巴黎东南分区的改造,实际上是以中心为主,就是说新建的中心比较多,因为原来大部分的都是铁路用地和仓储用地,铁路需要用的就被保留,盖板,而没用的就会拆掉,或者用作装饰,但是大部分实际上都是新建的,但是在新建的过程当中也是注意怎么样能够尊重巴黎传统的城市的风貌。

  案例2:另外一个例子就不太一样,就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个格兰威尔岛,对面就是温哥华市中心,面积不大,只有14.5公顷。在这个地区是属于潮汐盆地,沿岸有很多的森林,所以英国殖民者进入这里以后出现了很多伐木的企业和木材加工的企业在这里聚集,形成了当时北美最大的一个伐木企业的枢纽中心。格兰威尔岛的改造基本上是以改造为主,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可以用的东西,但是进行适当地改造,保留了外形。从外部风貌上,保持原有的传统,但是内部已经被赋于了完全新的使用功能。

  案例3:是德国的在鲁尔地区,整个鲁尔地区大概是400多平方米,一直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和钢铁生产基地,截止到今天,它的传统产业受到影响的时候,它仍然在能源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地区从50年代地区发展出现了衰败以后,因为它的面积很大,工业厂房很多,如何对待这些大规模的被废弃的工厂,提供更多的资源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来破迫不得已的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结合这些工业资源形成一个旅游项目及现在这些工业资源已经成为了当地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

  案例4:伦敦泰晤士河边的电厂改造,这是国际上非常有名的项目。这个电厂存在很长时间了,后来废弃了变成了泰勒现代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博物馆,原来在城区里有博物馆,但由于展品太珍贵了,所以就把这个电厂改造,变成博物馆。

  案例5: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工厂,是一个沿着街道的两层建筑的厂房改造成商业中心、电影院和餐馆的综合体,这个设计也是得奖的。这种厂房是两层高,在我们中国的60、70年代也盖得很多,比如手表厂等等改造成商场。这个改造做了一个商业走廊,颜色重新设计,做得很绚丽,每个柱子的颜色都不一样,都有花纹。两边都是商店、餐饮,都做得很有特色。另外,厂房里面有些院子都加上顶,变成了中庭。还有一个院子里面有烟囱,烟囱也加了盖,周围都是小商店、小店铺。烟囱就保留在这里,周围都是商店,店铺的颜色都比较强烈,这个院里盖了顶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空间,人们在这里休闲、喝茶都可以,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休闲中心。

  案例6:是悉尼在达宁岛的地方把一个动力车间,就是专门给电车充电的一个厂房建成了动力博物馆,这里60年代就废弃了,后来80年代利用上,建了一大片都是旅游专区,这个地方是游客一定要来的,这个动力博物馆也成为了大家参观的对象。原有的锅炉房和汽轮车间里面专门展示了一些大型的蒸汽机车、飞机等等,包括瓦特发明的火车的物品都在这里陈列。新建的两部分也是展览的,和原有的建筑接在一起,新的老街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广场,锅炉房的地下都利用了起来,属于新旧结合的模式,开了一些商店。

  案例7:是美国的匹斯堡的文化地区,匹斯堡是以前汽车生产基地,它当时也是随着汽车产业的搬迁,重新布局,在它的城市中心地区,遗留下来一部分这种以前的厂房,政府在发展的时候就指定了位于CBD边上的地方发展产业地区,一方面对现有的厂房进行改造,加建一些文化设施形成了整个中心地区的这么一个资源聚集状况。

  案例8:京都的例子,它最核心的京都的旧城,相当于类似我们的故宫。它的特别工业区就在这里,它定期要举办和服的展示。它有小的纺织机,保留了以前的特色,包括当地居民也都是采用了这么穿着传统的服饰。

  案例9:威尼斯水城特别有名,其实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也是非常有名的。威尼斯最核心的老城区东北,也就是哇那岛,是传统的玻璃生产的基地,到现在为止,这个岛上仍然有很多玻璃生产企业在这。一方面,它还在制造非常漂亮而且非常昂贵的玻璃制品,另一方面工厂的状况也利用与城区非常近的优势发展旅游,整个生产过程就是旅游观光的过程。我们觉得工业资源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其实有时候工业的生产过程也是资源,这个过程我们也是可以利用的。

  案例10:英国的谢菲尔德,以前是不锈钢加工的城市,70年代随着不锈钢加工产业移到日本、东亚和东南亚以后,城市的产业结构就相应衰败了。从1981年开始,市政厅指定它为于城市地区占地75英亩的地区作为文化的产业区,它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媒体企业,还有通过平面设计企业,吸引这些企业到这个地方来聚集,目前在整个地区里面达到400家文化生产企业的规模状况。

  1、文化产业的产品有他的特殊性。文化产业跟一般工业品、农产品的企业跟个人在产品方面最大的区别是文化产业所提供的除了有形的产品以外,有形产品比如说图书、电影、电视这些等,还有大量的无形产品,这无形产品他们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持久的,这些产品的社会评价是滞后的,为什么说他滞后的呢?因为有争论,而且褒贬是不一样的,文化产业产品的评价有他的滞后性,有他的反复性和他的长期性,也就是说文化产品中他如果是形成了无形的产品,那么他对社会所起的是消极的作用还是积极的作用,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评判,才能做出该禁止的禁止该限制的限制,该开放的开放,往往有一点讨论的时间,这是文化产业显著的特点。文化产业有时候跟文化事业是并存的,文化事业也是提供有形或无形的产品,但是文化事业里的特点是非盈利性,非盈利性是文化事业的特点,因为它的经费是由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所提供的。文化产业不一样,文化产业应该是盈利性的,当然了文化产业能不能有盈利性,或者能够有多大的盈利性,这个往往成为焦点,因此我们并不是说要任意扩大文化事业范围,我们对文化产业应该加以重视,盈利性的文化产业单位也应当有两条底线,一条底线是法律的底线,另一条底线道德的底线,不能触犯这两条底线。文化产业因为它的复杂性所以要有一个实验区,而在北京的定福庄就是他的实验区,而政策发展是他的发展前提。

  2、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投入市场以后,这个时候不一定会产生经济效益,为什么说不一定呢?因为假定一个人自己在家里天天做画,这个画只供自己或者是亲戚朋友来观赏,他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再比如说一个人业余作家,写了本小说,这个小说是不是存在经济效益,他不拿出去出版,他留在那里等自己死后在出版,那可能也有滞后的经济效益,如果他不出版只让人家看让人家评价,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也许表现不出来。就是文化产业的产品投入市场以后,效益也不是立刻出现的,而是逐渐的出现。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文化产品对GDP的贡献大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文化产业的贡献是递增的,对文化产业需求是递增的,所以文化产业在经济上的贡献是递增的,我们现在所考察的需求在经济学上都有现实的需求,经济学家承认了另外一种需求,就是潜在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并不表现出来,他是激发出来、发掘出来,文化产业的很多产品他是有潜在的需求,这种潜在的需求将来会变成现实的需求,因为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就会有另一种潜在的供给也存在着,潜在的供给就转化为现实的供给,这个在其他行业中也遇到但没有文化产业这么明显,所以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从事文化产业你不但是有现实的需求而且你有潜在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你潜在需求逐步被激发出来了,同时另一方面潜在的供给也就存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画,当少数作家在画画的时候,那么潜在需求也存在现实需求,但一旦他的工作方式改变了,是流水线方面的画,就添一朵花就画一颗树,这就潜在的供给变成了现实的供给,而潜在的需求也会大大激发出,所以讨论文化产业不要忘记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就叫欲望更替,就是人的欲望或者需求是分档次的,层次越来越高,他就越来越大,最低的需求也就是吃饱了不饿了,穿暖了不冷,这是最底层的,一直到自我表现,一直到想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所有这些都是欲望在更替。欲望更替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根据,所以我们现在在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北京定福庄,他实际上因为北京的位置起了影响,西边有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东边有定福庄的文化产业,这个对中国将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随着我们人均收入提高,人均GDP提高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欲望更替这个过程加快。

  3、文化产品的社会效应。我们谈到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就要提出问题,用核心价值观标准来衡量文化界应该有那样的平台,对任何一个文化产业的产品都有评价的平台,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是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方向来评价,提高素质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可以这么讲,我们经常都谈效率,效率有两个基础,一个基础是效率的物质文化基础,另一个基础是效率的道德基础,这两个基础对文化非常重要的,对效率也是非常综合的,但问题仅仅有物质技术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当我们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以后,这就不一样了,超常规效率从哪里来?超常规效率是从道德基础产生的,文化的作用不仅有常规效率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他是道德基础上的效率增加。我们可以举三个例子,一个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这样一首歌激发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这就是他的道德基础起作用了。第二个例子,当抗震救灾的时候,人们自愿去拼命的救人互助友爱,那是受了电影、电视、小说的影响,在这个时间集中迸发出来。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的移民,一个移民社会的效率是高的,客家人南下就不用提了,明国初年闯关东你想这个效率多高,短短几十年之内东北的建设城镇就初具规模了,大量农地就开垦出来了,这都是道德基础效益,所以我们看文化产业的效率社会效益的问题,一定要把他和道德基础和物质基础并列,但我们认识到道德基础是更重要的,我们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富有这样的使命。

  4、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我们重要的启示。最大的红利是什么?最大的红利不是人力的红利,不是资源的红利,而是社会和谐的红利,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红利,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我们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我们能够激发起大家这种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这个是文化产业的一个作用也是它效益的表现,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够坚持的话,实际上还会产生副作用,这就是一种负能量。要用正能量来填补它,这个是我们需要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当促进人跟自然的和谐,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文化产业下。因为环境是我们跟子孙后代共享的,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享的,如果我们不注意环境那我们将来会怎么样?我们的子孙会怎么样,也许有人会说了上一代也不注意环境,为什么到我们这代要我们来注意环境,上一代有上一代的问题,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时候没有经历,但是一旦察觉到这个问题就认为环境的保护是全民族的事情,是人类的事,关系到文化的生存问题,这就是效益,我们不注重这点效益实际上也不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五千美元以后,人们的需求就不一样了,对文化的需求就要大大增长,当超过一万美元的时候又不一样了,又进到一个新阶段,文化消费就是一种稳定增长的,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文化产业不但是要随着经济同步发展,甚至他的速度会比其他的行业要快,因为他涉及到欲望更替的问题,也涉及到人们眼光开拓的问题。

  5、文化产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一个是市场调节,一个是政府调节,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中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发展文化产业,那应该以哪个为主呢?显然的市场是资源配置中的主要条件之一,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政府的调节不可疏忽,不可轻视,因为政府的条件起到三个作用,第一是引领作用,因为政府站的高看的远,他能够遇见到任何问题,因为他广受公众意见,所以他可以起引领作用。第二他可以起规范作用,第三起监督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市场不能没有监督,所以政府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同样重要的,这个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这里要谈的,就是说难道除了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就没有第三种调节吗?有,我们不妨从人类的历史谈起,市场的出现有多久了?不过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原始社会的晚期出现的部落间的商品交换,国家的出现就更晚了,政府出现更晚了,但人类出现有几万年,但这几万年漫长的时间中,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调节,没有政府就没有政府调节,人类存活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调节?那就是第三种调节,道德力量调节。在大动乱的年代中市场是失灵的,政府是瘫痪的,但人类社会是延续下来了,延续下来靠的什么力量在调整,靠的是道德力量,这在客家人的南下的过程中当时这个混乱时期表现的特别充分,这就是文化的调节。有了道德力量调节以后,市场调节也存在,政府调节也存在,但市场的作用就不一样了,市场调节没有道德力量调节跟他配合,市场调节容易走偏锋,政府调节如果没有道德力量调节跟它相配合的话,政府调节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这里我们就看的很清楚,在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道德力量调节放在重要的地位。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却无形,每个人都要自律,这是我们社会前进所必须的。自律是靠什么?是无形的文化产业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有形的道德力量调节,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当我们的文化产业跟这些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6、总理把“互联网+”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产业毫无疑问也置身其中,挑战来啦,机遇也来啦!社会在变化,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未来的文化需要“+”点什么?“互联网+”到底是啥?—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究竟,“+”的是什么呢?“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之一马化腾如此解答。形象点比喻,您可以这样认为: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红娘=相亲网站;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是推动文化产业的一大契机。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主席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重要部署。

  2、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主席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应当看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战略选择。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3、真正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要突出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积极阐释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阐释中国梦,要向国外民众宣传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讲清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战争,是和谐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讲清楚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注重把中国梦同各国各地区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联系起来,在促进互利共赢中引导国际社会客观认识中国梦,觉得中国梦有实现基础、有中国特色,觉得实现中国梦是世界各国的机遇。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习主席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表达和重要标识。充分展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矿,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依然充满着智慧的力量。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当代世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的天然桥梁与纽带。华侨华人群体具有连接祖(籍)国与所在国的桥梁和纽带的特殊性,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世界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逾4000多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主要覆盖区亚洲是华侨华人传统聚居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全球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约有3000万人。他们不仅人数很多,经济力量相对也比较强,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也慢慢的变大。据估算,“一带一路”主要覆盖区的亚洲华商经济实力,占世界华商经济的2/3以上,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分布在东盟各国。在许多国家中,华商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除了经济领域的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更多地强调,要发挥华侨华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战略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存在着潜在的政治风险以及宗教与文化冲突形成的风险。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也熟悉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状况;既熟练掌握中国及所在国的语言系统,又了解两国文化环境和民众心理差异,是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在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推动民间交流、化解偏见、降低风险等方面,可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

  2、吸引更多华侨华人献智献力。“中国最缺的不是资本和项目,而是人才和思想。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的短板还是在人才。中国能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去参加了。三年前“一带一路”建设,大多数还是工程、机械、项目等的“硬联通”。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力点是要实现民心或人心等的“软连通”,华侨华人不但可以是润滑剂、融合剂,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或者人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就是华侨华人。

  改革开放,中国引进外资,70%是华人华侨或是者通过他们引进的。中国现在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也是要依靠华侨华人。依靠华侨华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印度对海外侨民实行的是普惠制的,在凝聚海外民心方面做得很好,对中国或有借鉴意义。印度给海外一千多万印侨,办理了海外印度侨民证,拿到证就可以不要钱回印度,就能够轻松的享受印度所有的待遇,这是非常得人心的一个政策。如何让华人华侨更多的参与,怎样更多的凝聚海外华人华侨的民心,可能我们也需要有一些政策和突破。

  1、利用华人华侨在所在国和地区的特殊身份大力传播中华文化,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龙的传人,华人华侨散居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做好中华文化的使者,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比如很多华人华侨经过多年拼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了居住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居住国的政府要员等上层关系十分密切,信任度极高,具备着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的特定条件。

  2、利用华人华侨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选择多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的交流发展,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入世界的步伐。

  3、利用华人华侨的各自优势,按着各取所需的原则,进行横向联合,纵向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利用华人华侨的特殊精英团队环境,开展各种符合双方国情的多层面,多渠道的文化和文化产业交流活动。比如组织推出符合当地国情的文艺演出,或书画交流,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或民俗艺术品等交流与互动等等。

  5、华人华侨经常性的组织互访活动,实行落地全程接待制度,积极开展民间的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

  总之,文化产业活动内容广泛,可持续性强,是国之需要,民之需要,只要我们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实现产能和效益的最大化,就能把文化产业推出去,引进来,以小博大,集少胜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我们的努力。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