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在线登录

这个省会出手!竞逐中国数字创意之都

信息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3-11-24 12:14:44


  珠江入海口,因为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让中国南部的经济活跃度跨越式提升。长江入海口,因为创新,长三角城市群稳坐中国东部经济版图中的“翘楚”地位不动摇。而今,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拥有九省通衢、科教资源等优势的武汉,在湖北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下,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借助科创引领城市变革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协同联动,打造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热土。

  如何将创新嵌入城市发展的灵魂,如何将创新力转变为产业驱动力,成为武汉正在解答的课题。21世纪经济报道历时2月余,深度走访调研武汉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以期深刻解读“创新涌动英雄城市”。文化是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系列报道第一期,我们将视角聚焦到武汉的文化产业。

  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位于武汉关山大道465号,这里原本只是曙光村中一块不起眼的土地。经过15年的发展,这里慢慢的变成了武汉市数字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最开始,村里只是拿出一栋楼来发展动漫产业。”回忆起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的过往,光谷创意总经理助理章闻有些感慨,从2008年至今,昔日的曙光村建设起了8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集聚文化企业近300家,孵化的企业已经接近千家。如今,园区企业涵盖动漫、游戏、直播、新媒体、创意设计、网络文学、数字出版、文化装备等多个领域。

  作为最早一批在武汉落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也成为了武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并逐渐向数字创意产业链延伸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在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之下,武汉在原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并将其纳入武汉“965”产业体系,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借此壮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迭代创新。

  目前,全国已有深圳、杭州等1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数字创意之都、创意设计之都等目标。武汉也在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中国数字创意之都,慢慢的变多的武汉文创企业正在拥抱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赋能,这也让武汉在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版图中初露锋芒。

  2008年2月,为实现产业转型,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主城区为主体,以动漫产业为突破口,建设创意产业基地,积极打造千亿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在此之前,曙光村改制后成立的曙光集团已经于2007年发起成立了武汉动漫协会,负责牵头武汉动漫产业的政策研究、产业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这比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的诞生还要早一年。

  “当时,武汉对于动漫产业的关注度并不高,因为产业体量还非常小。随后几年,湖北省首次出台了动漫产业专项资金,东湖高新区作为核心区也开始做配套专项资金,在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下,慢慢的变多的创业者开始迈出第一步。”章闻说。

  2012年,武汉获批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当年发布《武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其中便就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和总收入提出了具体目标。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也在当时被命名为全市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试点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开始在武汉生根发芽。

  章闻介绍,随着文化创意企业的数量增多,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一期8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在2015年后全部去化完毕,让武汉分散的文化企业在这里有了集中的办公场所。但在这一过程中园区认识到,仅仅提供办公场地不足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全孵化链成为了新的目标。

  “目前,我们已基本建立起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周期孵化链。在孵化过程中,我们同时为公司可以提供各个阶段包括工商税收、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对接、技术合作、人力资源等服务。”章闻表示。

  以动漫产业为突破口,落地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在游戏、直播、电竞、出版、文学等领域遍地开花。动漫领域,艺画开天作为武汉代表性企业,以作品《灵笼》一跃成为全国动画制作水平第一梯队。出版领域,数传集团作为传统出版行业转型的高技术企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今年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游戏领域的斗鱼、微派网络,新媒体领域的麦塔威,一大批优质文化创意企业在武汉百花齐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共有规上文化企业1022家,比2022年四季度净增96家。

  武汉为何要全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武汉具备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培育扶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武汉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武汉集聚了近百所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科研院所,有突出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这也形成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竞争优势,以人力资源为依托进行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还没形成突出的特色优势,企业大多还是自发生长的状态,产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官方的政策引导,推动整条产业链的集聚和提质。”该负责人说。

  在多年探索下,武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打法。2022年2月印发的《武汉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产业实力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创新动能强劲、要素集聚充沛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并提出加快建设中国数字创意之都的目标。

  在一个专项规划下,武汉又形成了一套市区两级的政策体系。上述文化产业处负责的人介绍,涵盖市区两级的文化产业政策大概有30项。以市级的《支持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为统领,经信、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个行政区围绕数字创意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武汉还推出了《武汉数字创意产业链招商图谱和地图》,将数字创意产业划分为近20个细致划分领域,同时划分全国7个重点城市进行招商计划,围绕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源整合、人才吸引等作了一系列基础工作。

  在招商方面,武汉创新文化产业招商工作机制,赴深圳、广州、杭州、北京、重庆、上海等地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拜访头部、肩部文化企业30余家。市区联合举办文化企业投资恳谈会、2023楚才回家(广州站)暨文化产业专场活动。邀请深圳腾讯、北京开心麻花、广东奥飞娱乐、北京影谱科技等有名的公司来汉洽谈。在4月份举办的2023武汉数字创意产业招商签约大会上,共签约数字创意产业项目31个,总金额超120亿元。

  在园区方面,武汉形成了文化创意业态特征和集聚程度较为显著的产业园区地图,分行政区梳理了各个园区的面积、主营业态、运作情况等基础信息,形成一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支撑体系。

  “此外,我们围绕数字创意产业,从着重关注推进的项目、今年以来签约落地的项目和策划储备项目三个层面推进文化重点项目建设。”上述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一批数字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在武汉落地。2月7日,武汉元宇宙数字产业基地在汉阳揭牌。6月26日,腾讯魔方工作室武汉研发基地挂牌。武钢云谷·606文创+科创产业园一期和华中首家神话元宇宙体验乐园“数字山海经”6月正式开业运营。

  除此之外,武汉在今年举办首届武汉数字漫游节暨TGC腾讯游戏超级世界、首届武汉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首届武汉数字文化企业“英雄榜”评选等活动,引导文创企业与荆楚“老字号”、文博场馆、文旅景区对接合作,加强数字技术和内容对城市民间传统文化的赋能和包装。

  政策、招商、活动、项目齐发力下,武汉文化产业营收规模去年以来加快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928.8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15.1%;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显著的16个行业小类中,237家规上文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2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11.7%。

  武汉在“965”产业链中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其中也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对于文化企业而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利于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拥抱数字化技术具有迫切性。

  数传集团便是武汉本土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案例。数传集团CEO施其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集团在推动出版行业转型中发现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因为出版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这么多年来出版的流程没发生过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整个出版行业也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行业和市场所迫切地需要的。

  2014年成立的数传集团是一家为传统出版单位提供数字化转型和出版融合解决方案的企业,集团依托自主开发的核心产品RAYS出版融合云平台,打通数字知识资源与纸质出版物之间的壁垒,使纸质出版物升级为具有双向交互能力、用户服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线上盈利能力的“现代纸书”。

  施其明在采访中提到,在推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出版社会对新技术抱有“不知道如何用”“担心用不好”的顾虑。对此,集团加大在技术端的投入,在现代纸书的产品服务板块不断通过最新技术来进行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比如,通过元宇宙技术帮助出版社打造元宇宙图书、元宇宙书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阅读服务数字人在纸质图书上的应用成为可能。

  章闻也提到了动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例子。随着动漫制造工具近些年的不断迭代,已经从手画和画板升级到目前的动作捕捉仪,通过捕捉演员的演绎,再进行后期的调整,能够大幅度减少创作周期和成本,原本一个1-2分钟的动画作品需要画上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可能1-2周就能完成。

  “目前,武汉已有两家动漫企业配备了这样的设备,但这套设备成本非常高,我们采取了共建专业方面技术平台的方式打造动捕实验室,一些小公司能够通过预约使用实验室,降低一部分采购成本,让更多企业体验到数字创作技术。”章闻说。

  章闻表示,文化企业要拥抱科技,通过传统方式生产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而言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单单依靠人已经没办法满足创作的需求,武汉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经济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形态趋势,要善于运用这样的本土资源优势,为文化公司进行赋能。

  施其明认为,这一方面体现在产业缺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领军企业,对于全国的影响力不够,同时在数字内容创作上的创新能力不够、精品力作不多。另一方面,武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融合创新力度不强,和关联产业的联动效应还未被充分挖掘。

  《武汉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顺应数字化的经济、线上经济发展大势,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数字创意领域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动漫游戏、云出版、云翻译、“直播+”等“长板”,推动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创意——移动互联创意——智能科技创意”迭代。

  施其明认为,在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下,武汉有一些着力点。一方面能够依托新基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推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利用。另一方面,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与文化产业的商业应用场景。此外,加大文创领域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如运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体设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游览体验,这将为公司能够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